8868体育网页版登录

冬奥会投入510亿美元 450台造雪机整装待命降雪 DATA LIST
首页 > 8868体育网页版登录

冬奥会投入510亿美元 450台造雪机整装待命降雪

时间:2023-12-03 作者: 8868体育网页版登录

  索契冬奥会已投入510亿美元,是初始预算的4.25倍,超过了往届所有冬奥会的总和。这么多的投入,却因为基础设施问题而引发了各国记者的强烈吐槽。不过能确定的是,有一项他们的钱是花在了刀刃上:雪。尽管俄罗斯一向给人冰天雪地的感觉,但举办地索契,却是俄罗斯少有的几个亚热带城市之一。这座黑海之滨的小城,向来以阳光沙滩宜人的气候著称,是俄罗斯人度假疗养的“夏都”。索契的年平均气温是15℃,即使是12月、1月和2月,平均气温也是6℃至8℃。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就曾因雪不够,不得不空运雪来铺赛道。这让比温哥华还“温暖”的索契怎么办?

  索契冬奥会的造雪机供应商是美国的SMI公司,“玫瑰庄园”里已经安装了 450台SMI的造雪机。SMI公司总裁乔·万德凯伦说,他们早就做好了“不依赖一厘米自然降雪”的准备。

  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项目的比赛,在离索契大约40公里的“玫瑰庄园”滑雪度假村举行。索契冬奥会组委会早早就开始了人工造雪的准备 。在这里,450台造雪机整装待命,为竞赛项目造雪。

  雪是大气中以晶态存在的水。造雪机的工作原理和雪自然形成的原理相似,都是将水雾化成小水滴。只不过不是在万米高空,而是在距地面比较近的地方。

  常见的造雪机有两种。一种是通过将冷却水和压缩空气相结合的方式制造水滴。还有一种常见的造雪机,则省却了压缩空气这一项,直接用简单的喷嘴,将水雾化成细小的水滴。然后用大功率的高速风扇将水滴吹出,使之悬浮在空气中冷却结晶。为了给小水滴更长的时间冻结,很多滑雪场还都建造了雪枪塔,用于将雪枪升高。

  “玫瑰庄园”里就建造了高高的雪枪塔,雪花从高处飘落,给人自然降雪的感觉。无论哪种造雪方法,都需要大量的水。“玫瑰庄园”造雪需要的水来自一条附近山脉的溪流和两个人工湖。

  450台造雪机将2300万加仑(87000立方米)的水变成了雪,足够将500个足球场铺满两英尺深的雪,完成了将竞赛场地覆盖“150%用雪量”的目标。

  组委会请了来自冰雪王国芬兰的造雪专家米科·马提凯宁担任顾问,马提凯宁提出了一个“供雪保障”的后备计划。

  人工造雪需要温度和湿度都合适。而近年来的暖冬,也令人们担心,如果气温一直很高,造雪机无法工作怎么办?索契还有一套备用方案:提前存储好冬奥会的用雪。

  “即便遇到100年来最温暖的冬天,我们的总体设计也一定要保证冬奥会有足够的雪量。这一方案基于我们的存储系统。”马提凯宁介绍,去年冬天,他的“供雪保证”计划就利用隔热技术收集和储存了 80万立方米的雪量。

  14块无比庞大的反光毯,就像是一层厚厚的大棉被,盖在了山脉阴凉处的大雪堆上,挡住了日光的照射。一有需要,这些雪能马上运送到山下的滑雪项目中。

  经历了一年之后,部分雪融化,但现在仍然有近50万立方米的剩余雪量,相当于450多千米高的一米方柱。

  索契冬奥会组委会主席切尔内申科自信满满地表示,仅是目前储存的积雪都足以用至残奥会结束。

  不过,自从去年11月起,“玫瑰庄园”的气温已能人工造雪。马提凯宁则表示,因为造雪已经足够用,所以最终冬奥会上 ,这些储存了一年的雪并没有派上用场。

 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在前两套方案一起进行的基础上 ,索契冬奥会组委会还设计了第三重保险,他们花两百万美元,从芬兰一家公司购进了一套高科技的人工造雪系统。

  普通的造雪机两三万美元一台,这几乎贵一百倍的造雪系统,是不是“白色的大象”?

  当然不是。贵有贵的道理。普通的造雪机,适宜造雪的天气特征情况是冰点以下,且对湿度的要求也很高。而这套系统,最高可以在气温20℃的时候造出雪来。

  据美国《大众科学》报道,这些造雪机是先用冷冻技术造出冰浆,然后再从里面分离出雪花。不过这种技术显然是既费钱又费时。这套系统连续运转24小时,可以造出26000立方英尺(约736立方米)的雪。同样的雪量,普通造雪机20分钟就可以完成。

  有了这三重保障,索契冬奥会再也用不着为只有少数的雪发愁了。事实上,马提凯宁还做了另外的准备:雪太多了怎么办?为此他还准备了一套除雪的方案。

  冬奥会是冰雪盛会,所有比赛不能离开冰雪,赛地也都选在气候寒冷、冰雪充裕的地区。但在冬奥会历史上,常常会出现缺雪之苦,因气温上升导致积雪融化,对运动员造成伤害事故。早在1932年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3届冬奥会就出现气温骤升,冰雪消融,雪道上只残留薄薄的雪层,结果运动员摔得鼻青脸肿。1964年,第9届冬奥会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,就出现了两名运动员因在雪量不足的滑道上训练,发生意外不幸殒命的悲剧。1998年在日本长野举行的第18届冬奥会,鉴于长野滑雪场严重缺雪,组委会负责人纷纷到当地一个有1400年历史的寺庙祈祷降雪。不料祈来的是大雨,国际雪上运动联合会秘书长自嘲:“滑雪赛该变成滑水赛了。”

  面对这种缺雪的天气,开始只可以通过人工运雪的原始方式解决,第6届冬奥会1952年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,眼看赛期临近,挪威周围的瑞士法国大雪纷飞,但挪威人望眼欲穿,盼来的只是零星的雪花,无奈只好动用大量人力,将林荫、沟壑等处的积雪紧急运往赛道。

  1980年2月,第13届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,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采用了人工造雪机来造雪,冬奥会“靠天吃饭”的困惑得到了根本缓解。1988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第15届冬奥会期间,组织者花了近400万美元购得电子计算机控制的造雪机。该届冬奥会进行期间,气温曾高达18℃,亏得特殊的人造雪帮了大忙,因而得名“人工冰雪运动会”。